鄂州市中小学教师“比教学、访万家”工作简报
第11期(总第96期)
鄂州市中小学教师“比教学、访万家”工作 |
2014年4月22日 |
领 导 小 组 办 公 室 |
五个孩子的故事
——一个乡村小学教师的家访手记
【编者按】:梁子湖区东边朱小学的柯俊英老师,送来一份家访手记,笔者看后,深受感动。一位扎根于乡村基层教育的老师,是真心的把教书当着事业,是真正的领会了上级文件精神,是真诚的把心交给了学生和家长,这就和当前的“比访”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时下,有些老熟人,见面一开口就是:“比教学访万家”不搞了吧。他们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,是基于两点:一是上面领导没有强调,二是上面没有新的文件出来。这就很致命,比教学访万家不是一场活动,领导强调一阵风,不说一场空,它是实实在在的业务,业务不抓抓什么?一年前,省厅就发出通知,要求将“比教学访万家”工作常态化,并提出各项具体要求。2014年以来,周边地区,像黄石、武汉已明确将此项工作纳入“教育局工作要点”。而且,教育部也明确要求全国各地组织教师开展家访,并要求作为一项业务工作,纳入常规教学范畴,不断规范化和制度化。请各地各校不要误判形势,继续组织实施。今年各地各校寒暑假教师家访的对象是:留守儿童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、单亲家庭子女和贫困家庭子女等“四类”学生,重点是深入到留守儿童家庭,对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心灵,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、管理和保护,全面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,保证其生命安全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,并及时做好“四类”学生个人信息的归类存档。
我所任教的东边朱小学,位于鄂州市西南部,是全市最偏远的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。这些年,城镇化步伐的加快,乡村小学学生锐减,但在校的“农村留守儿童”比例一年却比一年高。尽管乡村小学学生数有较大幅度的减少,可乡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并没有减轻。因为乡村小学的学生,要么是家境较贫困,要么是父母在外无人管……总之,他们更需要老师耐心的教育,才能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;更需要老师的关爱,才能健康成长。在我所教的班上有这样五个孩子,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讲他们的故事,听后,也许你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一位乡村教师的情感。
一
刘海洋,是我班上的一位插班生。刚转来时,他上课总是拿着书遮自己,眼睛望着窗外,或是坐在位子上发呆,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。下课了,他却是一个十足的野孩子,满教室疯闹,满操场追打。对这位上课走神不听讲、在校捣乱不守纪的学生,我决定尽快家访。
一天下午放学后,我叫住了正要跑出教室的刘海洋,让他带我去他家看看他的爷爷奶奶。在带我去家访的路上,刘海洋一句话不说,低头在我前面走着,好象有一肚子的心事。
大约走了半个小时的路程,我到了刘海洋的家。刘海洋的爷爷奶奶见到我十分激动,又是搬凳又是给我倒茶。两位老人告诉我,刘海洋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,从小他跟随父母在外,在广东的一所私立学校读书到三年级后,因外地学习环境差,父母工作压力大,只得将他送回了老家,交给爷爷奶奶带。回到老家的刘海洋,便成了一名典型的“农村留守儿童”,远离了父母,加上爷爷奶奶年迈,就越来越放任了。放学回家,村前村后满畈都是他的影子,玩水、爬树……什么危险的事都有他,爷爷奶奶整天都担心受怕。一个多小时的家访,我和刘海洋的爷爷奶奶商订了一个“对症下药”的“训化”方案。
一个学期下来,我和科任老师通过及时的督导和个别课业辅导,渐渐培养了刘海洋的良好学习习惯;通过与他爷爷奶奶的经常沟通,并让父母定期与孩子联系,刘海洋在家也安分了。他的语文考试成绩由当初的58分,分别提升到65分、72分、78分,最后上升到了83分。现在的刘海洋不仅变成了班上的学习标兵,放学回家还能帮助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。
二
刘红梅同学是班长。今年的期中,学校嘉奖先进,刘红梅获得了“优秀班干部”的表彰。但你肯定想不到刘红梅原来并非如此。学期初,我发现刘红梅在班上几乎没人理她,同学都有意疏远她,简直是一个“光杆司令”,这是什么原因呢?于是,我抓住学校开展 “课内比教学,课外访万家” 活动这一契机,利用一个星期六的上午,到刘红梅家进行了家访。
也就是这次家访,让我找到“症结”所在。刘红梅的妈妈告诉我,刘红梅是家里唯一的女孩,年纪最小。在外打工的哥哥很疼爱她,每月都要寄点零花钱给她。看到她小,家里经济条件也可以,全家人平常都很迁就她。我也把学校同学们的反映和她的表现反馈给了刘红梅的父母。当家人了解到,课间十分钟让同学帮她买零食、让同学帮她做作业、上学放学要同学替她背书包等“学霸”行为时,立刻感到了问题的严重。 从此,刘红梅的妈妈常到学校了解情况,与我交换意见,家校的合作,保证了对刘红梅思想教育的一致。一段时间后,刘红梅在校的表现明显有了变化,不但没有了以往的“蛮横”,还常常帮助同学,成为了同学们都喜欢的好班长。
三
柯雨洋同学的家境较困难。他爸爸没有固定的职业,又是那种讲“哥们义气”的人。家长对他比较放任,加上受到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的影响,他沾染了一些坏毛病。有几次,同学举报他拾到钱物不上交学校和老师,而是自己拿去买零食吃。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家长反映,这孩子到他们家里拿走值钱的东西……
我没有放弃大家都认为已“无可救药”的小雨洋。我利用休息时间去他家家访,把他的情况告诉了在家的奶奶。让奶奶注意孩子校外的行为,加强督促,并说服他爸爸要起到孩子的表率作用。我和科任老师们轮流做思想教育工作,帮助他慢慢改变那些坏习惯。功夫不负有心人。看到老师这么关爱孩子,他爸爸也不再以打短工在外混日子了,一边在家种地一边帮助老人督促管教孩子,成为了一个循规蹈矩、有责任心的人。柯雨洋更是完全变了一个人,爱学习了,懂礼貌了,今年期中还得到了学校“三好学生”的嘉奖。
于是,柯雨洋的奶奶现在逢人便说:“是老师的家访救了我的孙子,救了我的儿子,救了我的家呵!”
四
朱捷同学的家庭情况很特殊。我是4月初的家访后才完全了解清楚她的家庭状况的,才知道了她开学初那么的孤僻以及对长辈无礼的“根源”。那次,一个自称朱捷爸爸的人将早点送到班里,可朱捷却当着班上所有同学的面说:“你不是我爸爸,你不要管我!”那人放下早点,朝我尴尬地笑了笑,二话没说悻悻地走出了教室。家访时,我才知晓现在的养父母实际是她的叔叔和婶婶。她亲生父亲两年前患病去世了,亲生母亲带着弟弟改嫁了。于是,无子女的叔叔和婶婶将她视为己出,主动承担起抚育她的义务。
家庭的变故,使她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打击。她性格变得孤僻,不愿接受养父母,尽管他们比亲生父母还疼爱她。对此,我针对她的家庭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劝导,让她消除对养父母的隔阂。我也让她的养父母多与她交流,让她从心理上真正接受他们。朱捷同学在我们和老师们的耐心开导和教育下,在养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下,心情渐渐开朗了,也对养父母能发自内心地叫“爸爸”和“妈妈”了。现在,养父母送她上学碰到我和班上的科任老师时,总感叹地说:“是家访增进了我们与孩子的相互理解,也是老师的教育让我们拥有了自己的孩子呵!”
五
柯津同学十分内向,在我们班上他不搭理别的同学,甚至不允许别人在他面前提“妈妈”两个字。否则,会误认为是在讥笑他。这是为什么呢?在今年的“课外访万家”活动中,我和班上的数学老师一道对柯津家进行了家访。
记得那是3月的一个星期五,放学后我们在柯津的引领下,来到了他家。一进门,我们就看见了柯津的妈妈正忙着淘米做晚饭。柯津没有喊妈妈,可他妈妈却开口问他:“是津儿回来了吗?快告诉我你带两个什么人进来了。” 柯津没有回答,只是低头站着一动不动。
“快告诉,我看不见,但我听得很清楚。”
“我们是学校的老师。”我连忙对柯津妈妈说。
“津儿,快搬凳子老师坐。我加些米,让老师在我们家吃饭。”
原来柯津的妈妈患有眼疾,双目失明。但我们看到她熟练地干着家务活,把整个家料理得窗明几净,孩子身上的衣服干净整洁。我们十分敬佩这位了不起的母亲。与她交谈后,我和数学老师了解到,柯津的爸爸主要是在附近镇里打工,家务事和孩子的管教全靠他的妈妈。所以,他自卑、内向,怕同学议论他妈妈。
家访后,我在班会上专题讲到了柯津的妈妈,在全班同学面前赞扬她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,是一个伟大的妈妈!并让柯津给同学们讲妈妈勤俭持家的故事。我告诉柯津和同学们,应该为有这样的母亲感到骄傲和自豪。如今,柯津变得活泼开朗了,也不再自卑了。班上的同学也更关照他了。
报:省教育厅办公室、基教处、教师处,市委常委、副市长。
送:市委办公室,市人大办公室,市政府办公室,市政协办公室。
发:各区教育局,各街办、乡镇中心学校,局机关各科室,
局属二级单位,市直学校、幼儿园。
共印100份
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:4207000043 鄂ICP备05017375号 主办单位:鄂州市教育局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人:吕恒金 电话:0711-3386001 值班电话:0711-3386001(办公室) 办公地址:鄂州市鄂城区滨湖南路60号 点击总量: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