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通讯员:周佳)为更好贯彻落实“双减”相关政策,鄂州市实验小学恒大分校三(1)班数学老师周佳在数学作业设计中,积极实施多样化弹性数学作业模式,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,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。力求给予每位同学动手实践、学以致用的机会,让作业“起”于生活、“启”迪思维、“奇”思妙想、“齐”悟数美,焕发灵动之美!快来看看,“双减”政策下,三(1)孩子们都有哪些有趣的数学探索吧!
“零起点”教学背景下,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吃足吃够,不把问题和作业带回家,因此在上好每一堂课的同时,基础知识的巩固还需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。三(1)班每日的必做作业,除《长江作业》外,周老师还根据学情,设置“每日一练”,针对每天课堂中出现的知识重点、学生遇到的知识难点,分层设计习题。必做类作业完成时间控制在课中或晚托10分钟,既考察了学生的掌握情况,也巩固了当天所学,老师还可以利用此机会,规范学生的书写、正确使用作业本。三(1)班每位学生都有订正本,如有错题,不仅需要先在《长江》或《每日一练》本上订正,还需要在订正本上重做该题,这样“一个一个洗萝卜”,确保每个学生都过关。
周佳老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,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。例如在学习完《测量》这一课后,周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有关测量的实践活动。孩子们一听到这项的作业,劲头就来了,回到家就赶紧动手操作起来。这样的活动,从课堂到校园、到家里、再到公园,将所学知识进行了整合,将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紧密相结合,让学生在真探究、真体验中获得数学知识。
这样的尝试也获得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认可。家长说:“孩子周末在公园里边沐浴阳光,边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,不仅锻炼孩子动手操作能力,还能开拓孩子的思维,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。”孩子们说:“这样的数学非常有趣,学起来特别轻松,我很喜欢。”
学生们在参与了实践之后,周佳老师会要求他们将所思所想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,做成图文并茂、形式活泼的综合性数学报。以“小报”为载体,变儿童(作业的被动实施者)为作业的主动研究者。
事实证明,焕发儿童主体的力量,让儿童在选题、创编、交流、解析、辨析等“做数学”的历程中,经历思考、比较、判断、创编等再创造的思维过程,有助于儿童思维品质的锻造与数学素养的发展。
手抄报内容为数学课本上的知识点,也可以是课外拓展延伸的知识,这无疑是学生发展个性才能的广阔天地,有效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。
对于学生来说,每节课的内容多是零散的,理解难免有些片面,容易导致记忆的混乱和理解的不深刻。思维导图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,它能将复杂的数学知识变简单。
周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,首先在课堂的讲解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,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,然后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利用彩笔在纸上绘制,并且利用不同的形状代表不同的数学元素,以此往下延伸,最后用不同颜色的文字进行说明。因为学生们年龄尚小,因此要求过程中不要用太多的文字,尽量精简。这样的方式可使学生尽量适应思维导图的学习模式,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,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,有效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。
周老师在“双减”背景下的学科特色作业充分体现了“创新减负、快乐学习”的学科育人理念,学生们不仅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,更真切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,又服务于生活。他们在挑战中汲取数学智慧,在探索中展现个性风采。
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:4207000043 鄂ICP备05017375号 主办单位:鄂州市教育局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人:吕恒金 电话:0711-3386001 值班电话:0711-3386001(办公室) 办公地址:鄂州市鄂城区滨湖南路60号 点击总量: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