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

寻访“2025年鄂州好老师”【第十一期】

信息来源:鄂州市教育局 日期:2025-07-15

 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,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,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。好老师是学生所盼、学校所求、民族所期。为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,落实全国、全省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,广泛宣传我市新时代教师爱岗敬业、严谨治学、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,构筑“校校有典型、榜样在身边、人人可学做”的良好局面,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,鄂州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寻访“2025年鄂州好老师”系列报道,讲述身边好老师的感人故事,激励广大教师凝心聚力投身于教育强市建设,以教师之强支撑我市教育之强。

  一起来围观第十一期内容——

  用琴韵书香浸润孩子的心灵

  ——鄂州市新民街小学余小芬事迹

  “课堂是教师的根,学生是老师的魂。”这句教育名言是余小芬的座右铭,也是她从教生涯的真实写照。余小芬,鄂州市新民街小学语文老师兼妇委会主任,三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,开拓创新,将三尺讲台化作文化传承沃土,用琴韵书香浸润孩子心灵,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篇章,先后被评为鄂城区师德标兵、鄂州市“三八”红旗手、鄂州市第三届学科带头人,撰写的论文、教学设计和执教的优质课、微课多次获得省市级一、二等奖。

  传统文化的传承者

 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;古诗词教学是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有益载体。作为语文老师,余小芬多年来坚持常态化开展古诗词教学,让学生深度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提高人文素养,培养爱国情怀,丰富知识储备,形成文化自信。她坚持每天让学生学习古诗吟诵,创新推行“吟诵+课本”教学模式,自编《一至六年级古诗词背诵集》《平水韵》等班级教材,将《古诗接龙》《诗经》《声律启蒙》等经典读本融入教学,编成琅琅上口的歌诀节奏,把语文课堂打造成了传统文化启蒙的磁场。

  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欣赏、理解、感悟、继承和发扬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要素,余小芬根据“平长仄短,入短韵长”的规则,采用“感、知、悟、品、比”多种方式开展教学,自编《古诗词接龙宝典》,将校园的早餐时间化为“古韵晨钟”,午休角落变身“经典诵读台”,寒暑假组织名篇名著读书抢答赛……3000多个日夜的坚守,校园处处可闻“云对雨,雪对风”的悦耳书声,学生的“飞花令”游戏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。她指导学生建起了班级读书打卡群,把《中华经典素读范本》《中华经典吟诵》《小古文100课》《成语故事》等教材正式纳入到她的课后群文阅读中,并在小打卡程序里每天布置各种文体和课本预习的读书任务,带头在读书小程序里提交读书音频,带领学生畅游在诗词文赋里,在校园里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。

  “余老师的课真有趣!”学生这样形容语文课。在余小芬的课上,没有枯燥的机械背诵,只有动听的吟诵旋律。她带着孩子们用吟诵解构《静夜思》,用“抢答赛”解锁《三国演义》,甚至把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搬上舞台,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喜爱。她还组织学生不定期举行班级古诗词比赛活动,通过“抢答”“点兵点将”“飞花令”等游戏,增加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,积累诗词名句,陶冶他们的情操。一学期下来,学生们学习掌握了约80首古诗词,多名学生获市级诗词创作大赛奖项。仅仅一年,所教班级的古诗词储备量增加了140首,班级语文成绩一直稳居全市前列。

  教学创新的躬耕者

  “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。”三十年的摸索,余小芬创新开展语文课堂吟诵特色教学法,引导学生通过有节奏、韵律的方式吟诵,感受字词的读音、词性、词义,提高对汉语语音的敏感度,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。后来,她又将语文与音乐有机融合,大胆推行音乐吟诵教学法,在语文学科融入音乐元素,把古诗词、古文等编唱成歌,平仄押韵、节奏起伏、韵律和谐,借声音变化展现古诗词中的情感,学生学得开心、学得牢固。其中,《诗经》的教法、《声律启蒙》的教法、蒙学“三百千”的教法在校内外得到赞誉和推广,她的课例《古对今》被评为“一师一优”省级优课,原创的古琴吟诵节目先后获得了省市级多项奖项。

  为了让吟诵更有韵味,更有音乐性,余小芬每周挤时间到黄冈师范学院学习古琴,风里来,雨里去,一晃就是七年。2024年,她组建了全市首个古琴吟诵社团,每天忙得脚不沾地。家人不解地说:“你自己掏腰包不说,还这么辛苦地折腾,值得吗?”她笑着说:“做事哪有不辛苦的,我乐在其中。”在她的执着坚持中,硬是将“课外琴房”打造成校园传统文化孵化器,让学生感受到了千年琴音与诗词的碰撞,许多学生实现了从“不敢发声”到舞台展演的蜕变。多年的教学实践让她感慨万分:“我要让孩子们知道,语文不仅是课本里的字句,更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。”

  2023年4月,在学校开展的首届语文节上,她的学生字正腔圆、绘声绘色的表演,俨然一个个小小的经典传承人。看着孩子们的出色表演,余小芬知道,那些通宵打磨琴谱的夜晚,终化作了文化传承的璀璨星光。2024年国庆期间,在市新华书店组织的传统文化展演中,随着千年琴韵的响起,她和学生一起声情并茂、抑扬顿挫地吟咏,宛如一幅幅动态山水画卷徐徐展开,引人入胜,美轮美奂。这场融合非遗吟诵、数字艺术、传统乐器的跨界盛宴,被《云上鄂州》《湖北日报网》全程直播,社会反响热烈。

  针对学生“写作恐惧症”,余小芬别出心裁,带着孩子们进行诗歌改编与创作活动,以此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。在她循循善诱地辅导下,学生们学会了从声音的角度赏析诗词,也能在“诵写一体”的训练中,用灵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,创作出一篇又一篇趣味横生的作文,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,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,点亮了孩子们那片纯真的童年天空。

  学生成长的守护者

  “爱是教育的灵魂,没有爱就没有教育。”1995年以来,余小芬就一直坚守这份教育信条,用发自内心的爱呵护每一名学生成长。

  2022年10月的一个早上,余小芬在学校门口值周。正值学生上学高峰期,车水马龙,人流穿梭。忽然校门口上方的沿江大道公路上传来一声刺耳的汽车刹车声,余小芬循声望去,发现一辆银色的面包车停在斑马线旁。她连忙与学校值班保安前往查看,但面包车迅速从他们身边驶离。看着空荡的斑马线,保安说,车子都走了,学生应该没事。但细心的余小芬还是仔细观察进校的每一名学生,发现本校学生熊博走路很不自然。她连忙拉住他,看见他的两个手肘都渗出了血,神情痛苦。余小芬第一时间联系到家长,马上将孩子送医院检查救治。医生说,如果再拖延时间,骨折的胸肋骨很可能伤及心脏,后果不堪设想。回到学校后,余小芬又马不停蹄找到负责该路段的交警,反复查看沿路监控录像,终于查找到肇事司机。事后,熊博的妈妈专程来到学校,向余小芬赠送“灵魂工程师,学生守护神”锦旗致谢。面对大家的夸赞,她只是笑着说:“爱学生就是责任,我只是做了老师该做的事。”

  2023年,余小芬主动申请到汀祖镇王寿小学支教。开学第一天,她发现教室角落蜷缩着一个女孩,性格孤僻,不愿与人交流,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。余小芬看着女孩那惊慌的神情,心疼不已,下课后找她说话,她只是埋着头,一句话也不说。当得知女孩是因为父母离异后才变成这样的,便毫不犹豫与她结成“成长对子”。余小芬上课关注她,下课主动找她聊天,利用中午午托的时间陪她写作业,邀请她参加班级的文艺活动。只要她有进步,余小芬就及时鼓励她,买奖品送给她。余小芬找班主任了解女孩的家庭情况,打电话与家长进行沟通,还多次上门到她家进行家访,帮助女孩架起亲情桥梁,找回到家的温暖。终于,女孩慢慢变了,课堂上她用手比划着吟诵《游子吟》,课后主动与同学们交流,自信的笑容展现在脸上,成绩也有了明显提升。女孩的奶奶到学校找到余小芬,感激地说:“余老师,是您让孩子变化这么大,谢谢您!”支教期间,余小芬还为留守儿童开设“心灵信箱”,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烦恼、困惑、心事写在纸上,与他们交流沟通各类问题累计50余次,为学困生定制“进步计划”,学生成绩提升了80%,位列年级第一,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称赞。

  教育路上的逐梦者

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,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梦想而奋勇向前。余小芬就是这样一位逐梦者,用自己坚定的信念在教书育人这条漫漫征程上,迈着自己的坚实步伐。只要有机会,她都会自费到外地学习取经,广东、四川、福建、北京、大连等地都留下了她的学习足迹。不管要掏多少钱的报名费,甚至返程时没有坐票在火车上站了8个小时,她都无怨无悔。有人劝她:“都快退休了,何必这么拼?”她总笑着回答:“这都是我的本职工作,我要尽力做到最好。”

  2019年,新民街小学迎来建校80周年与新校区启用的双重盛事,学校举行大型庆典活动,54个精品节目分四场展演,历时一天半,规模空前。作为总策划,余小芬全程统筹,从方案谋划制定到演出圆满落幕,事无巨细,每一个环节都凝结着她的心血与汗水。筹备期间,她多次到鄂州大剧院监督舞台设计、调试灯光音响,确保设备与设计完美契合;彩排中,她严格把控节目质量与流程,反复优化衔接细节,及时调整节目顺序、衔接方式等,确保演出流畅自然。她因工作错过用餐导致胃病复发,仍带病坚守,昼夜连轴转,深夜加班至凌晨,反复推敲人员分工、应急方案及跨部门协调,确保舞台监督、灯光、道具等环节无缝对接。当活动圆满落幕、得到高度赞誉时,她却胃痛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

  “教育不是独行路,而是一群人的星辰大海。”多年来,余小芬一直是学校“青蓝工程”导师团的牵头人。她始终坚持“教育是群星璀璨的事业”的理念,通过“手把手”指导备课、磨课,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,指导青年教师获市区级教学竞赛奖12项。年轻的何老师感激地说:“我第一次上古诗吟诵公开课时特别紧张,余主任全程陪着我不断改教案、做课件,甚至连板书的位置都帮我反复调整。”在余小芬的指导下,多名青年教师在区、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,多人被评为市、区骨干教师。30年来,她带领团队编写了16本校本教材,《快乐吟古诗》校本课程2023年被纳入全市推广资源库;编排的各类节目多达40余个,《华夏之歌》《最美的你》《师说》等节目在市教育系统赛事中获得一等奖,《春夜喜雨》获得省级殊荣。

  最是书香能致远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余小芬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三尺讲台,用琴韵书香浸润孩子的心灵,用传统文化滋养孩子的成长。从她身上,我们看到了师者的诗心与匠心,诗心是仰望星空,匠心是脚踏实地;诗心是提升境界,匠心是印证境界;诗心是向美而生,匠心是让美成真。

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:4207000043 鄂ICP备05017375号 主办单位:鄂州市教育局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
联系人:吕恒金    电话:0711-3386001
值班电话:0711-3386001(办公室) 办公地址:鄂州市鄂城区滨湖南路60号 点击总量: